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必然要成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实干中。”这是记者采访新工集团的真切感受。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母子公司治理,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成立创新委员会,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创新激励基金;设立重大科技项目“挂牌揭榜”、研发投入视同考核利润、科技人员业务分成与奖励等机制;保持研发投入年增长30%的增速……新工集团瞄准创新策源、进口替代、“卡脖子”技术等方向强力攻关。
新工集团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该集团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7项,参与28项,“卡脖子”技术持续攻关。像新工集团联合南工大开展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生物医药核心原料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基础项目”,南京工艺的重载行星滚柱丝杠副、先正电子0204MELF晶圆电阻产品、中旭电子军用霍尔传感器等实现关键零部件进口替代。
随着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强化,新工集团科技型企业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中旭电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获评2022年“南京市瞪羚企业”。南京工艺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已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该集团还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金陵药业、南京工艺已启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累计建成了省、市级各类创新平台19个。
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新工集团全面融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助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新工集团位列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400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40位。在全市国资系统中,新工集团以8%的资产总额,贡献47%的营收、16%的利润总额和15%的税收。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完成营业收入454.68亿元,同比增长9.07%;实现利润总额15.80亿元,同比增长18.98%。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