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由东南大学王炜教授团队独立自主研发的《多网融合与多任务协同的综合交通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为实现我国“交通强国”战略提出的“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据悉,这是王炜教授自2018年第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以来,牵头获得的又一项重磅科研奖励。
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高速公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千米级大型桥梁数量、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指标都是世界第一。但我国还不是交通强国,城市及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运输效率、服务质量、系统韧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产生的运输成本、污染排放还有待进一步降低,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城市规划、交通建设、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发改委等部门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王炜表示,综合交通系统的基础分析理论与关键技术都是面向单一交通方式开发的,不能满足综合交通体系的一体化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针对我国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多模式网络特性差异、结构复杂、交通需求变化快、供需平衡分析难等问题,王炜教授团队综合利用图论、复杂网络理论、大数据挖掘技术,创建了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融合方法,构建了基于“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供需平衡分析模型体系,突破了多模式异质网络一体化融合以及时空供需协同分析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综合交通系统“多网合一”交通供需的科学分析和精准预测。
《多网融合与多任务协同的综合交通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目前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广西、河北等省(区),以及重庆、南京、宁波等城市推广应用,带来的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在新冠疫情期间项目在重庆集中应用,落地了多项交通管理创新方案。”王炜介绍,重庆主城区“16桥4隧道”错峰通行方案实施后,重庆市中心城区干路网平均机动车车速提升6.8%,地面公交车速提升5.2%,机动车出行时耗缩短7.5%,车辆尾气污染排放量减少3%。
据悉,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最有影响力的权威奖项,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下设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创新人才奖三个子奖项。科学技术奖自2011年设立以来,在智能交通领域奖励了一批科技水平高、影响力大、产业化和应用范围广的自主创新成果,对推动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科技进步、融合创新,促进行业发展、人才培养、技术普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通讯员 交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