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青少年是电信诈骗的易感人群?家校如何共建幸福桥梁?……11月4日——6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大会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专家们以“新时代 新机遇 新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中国方案”为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带来满满的干货。
该会议为线上举办,设立南京晓庄学院主会场、北京中科院心理所分会场、四川绵阳分会场。大会邀请了70多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经验,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建设。专家们围绕青少年情绪管理、自我认识、亲子关系等热门话题进行示范课的展示和探讨。参会者们积极分享、智慧碰撞,互相启迪,竭力推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期孩子们身心健康。
教育孩子的主体究竟是谁?用家校共建幸福桥,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分享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陈虹老师认为,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教育儿童青少年的实体,承担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家长和教师是直接承担儿童青少年成长责任的责任人。这就要求在思想道德共育,包括为孩子奠定坚实的、正确的思想基础。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积极的个性品质;在学习素养共育,包括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建立学生学习理想;要在心理健康共育,包括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调适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尊重意识和规则意识;要在生命意义、生涯指导共育,包括助力孩子成长发展,激励孩子树立人生理想。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武汉市公安局进行了“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易感人群心理特征及预测”的探究,研究者对湖北 456 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诈骗易感人群与其他群体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认知特征上,易骗人群对其辨别能力较为自信。情绪上,情绪易变型个体更容易受骗上当。因此,利用心理特征及时进行受骗易感性预测,可作为大学生受骗易感性鉴别及干预的措施。
据悉,大会的主会场之所以设在南京晓庄学院,是因为该校陶老师工作站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领域深耕三十年,该工作站还是中央文明办成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举办此次大会为建设家校社协同的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通讯员 许红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