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南京市聚焦“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全面推进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深化街镇集成改革,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近日,来自中央、省市十多家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江北新区、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江宁区、高淳区等地,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联合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改革推进情况和基层治理现状,力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检视南京市基层治理集成改革工作的实际成效。
“我们家今天继续参加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可安排4人,能立即上岗。”早6:30,玄武区红山街道曹后社区书记尹苏畅刚到采样点展开布置,便收到了社区“小而美”商户联盟企业党员志愿者的报名讯息。在规模性核酸检测开展期间,此类信息每天清晨准时送达。
曹后社区是玄武区此次大规模核酸采样点之一,更是重点人群日常采样点,双重职责让点位原本的志愿人手变得紧张。“发布志愿者招募后,收到了很多反馈。”尹苏畅告诉记者,令她惊喜的是,“小而美”商户联盟纷纷“闭门”,全力支援志愿服务。
信息录入、秩序维护、后勤保障……商户党员志愿者分成工作小组,各自坚守,协助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样。“他们的行动形成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尹苏畅说,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加入服务,除了核酸采样点的保障,还跟随社工一起入户排查,在小区门口值守,守好“关卡”。
“志愿者由街道各社区、辖区各企业的党员组成,小区很多事情都是在他们的参与下开展完成。”玄武区红山街道党政综合部组织干事朱德佳介绍。持续推进的老城更新让新城发展迎来机遇,也为基层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为助力产城融合和基层治理相互融合,红山街道坚持党建带群建,凝集多方力量握指成拳共享共治。
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居民群众需求为半径,运用社工、社会组织、社区联动,党员、社工、义工协同,将各类治理参与主体、资源、阵地等有机整合。广泛吸纳辖区共建单位,充分利用辖区教育资源达成“校社企结合”,整合“全职妈妈联盟”“星商圈党建联盟”“红色跑腿员”“银龄管家”等76支志愿服务队,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同时,创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以多元参与、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为出发点,用志愿换积分、用积分换服务,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基层治理并非“单打独斗”,还需双向群力群策。红山街道地处栖霞、玄武、鼓楼三区接壤处,为弥补跨区共治的社会治理空白,组织成立了“红桥”跨域党建联盟、“小红桥”区域共建联盟,通过定期召开区域联席会议,聚合治理资源,排查边界问题,共商管理方案,提升处置效率。
党建的服务不仅限于民生服务,结合片区实际,红山街道还将党建服务融入产业链条。“为让红色服务从形式和内容上实起来、活起来,我们建立了‘党建+产业链’工作机制。”朱德佳介绍,通过对接街道5大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优势,线上收集问题、线下代跑办理、上门反馈情况,实现“一键式”帮办。同时,设置“来一趟”窗口,提供企业所需的六大类36项服务,运用科技手段,实现24小时服务,为企业发展全程保驾护航。
“只要有需求,街道都全力支援。”南京德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马洋洲感触颇深。疫情之后,为了帮助企业复工达产,街道通过搭建“星平台”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业务拓展;还请来了相关部门、银行及财税专家,向企业进行详细解读,帮助他们吃透政策、用好条款。
红色基因不仅拉近了政企间的距离,也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凝人心、链资源。街道利用产研载体,在红山新城“科技创新研发带”上的星河WORLD复合型产业园区里,打造名为“红领·星河”五星党建服务阵地,并以其为中心,打造5分钟党建服务圈,与常发、东华、北京电子城等商圈、楼宇相互作用,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向“两新”组织的覆盖。
“经常参加一些街道组织的党建活动,企业内部凝聚起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少优秀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南京合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小卫说。该企业是一家非公企业,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员少、党建活动形式单一、氛围不浓等问题。如今,通过发挥“党建联盟”作用,为企业党建赋能助力,把广大党员职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升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截至目前,以“红领·星河”为主的党建阵地已促成政校企融合互助圈,与辖区星河、东华、常发等31家企业,兴业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南农大等5家高校签署协议。
“随着更多集成改革模块的植入,基层智治更加全面。”红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建设“红山玄武新中心”为己任,不断优化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巩固改革成效,持续探索产城融合型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努力成为产业聚集、产城融合、生态宜居、高质量发展的“新中心”。
通讯员 陈雪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夏雪晴
红山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