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术后靠金属管呼吸 被“哑巴”的阿姨重获新“声”

紫金山新闻
2022-05-20 12:57
+关注

在南京同仁医院的病房里,来自盐城的67岁徐阿姨已经能正常呼吸,还能开口说话了。尽管讲话声音还有点嘶哑,但一切都朝着正常的状态恢复中。此前,徐阿姨因为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颈段出现气管闭锁,只能把气管切开,靠着颈部一个金属管呼吸。不能用口鼻呼吸,也无法说话,回忆起这样的经历,徐阿姨眼里泛起了泪光。“那时候,就觉得没希望了!”

徐阿姨生病以来一直陪护在侧的儿媳妇季女士告诉记者,老人不识字,生病不能说话后,家人之间的交流就是靠猜。“经常看不懂老人的手势,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她自己很痛苦,家人也跟着难受。”这样的日子痛苦的捱过了三个月,家人带着徐阿姨赶到南京同仁医院治疗。

南京同仁医院鼻咽喉头颈外科张庆翔主任医师经过喉气管镜检查后判断,患者存在左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和气管IV度狭窄,可能原因是肿瘤侵犯气管导致气管软化、肿瘤复发等。进一步完成颈部MRI检查后发现,患者左侧颈部II区和IV区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甲状腺癌转移,首选再次手术治疗。

据悉,气管狭窄是晚期甲状腺癌的常见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治疗比较复杂,对麻醉和术后管理的要求较高。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1,内镜下CO2激光辅助气管成形术,适用于狭窄范围小,全身情况良好者;2,气管瘢痕切除“T”型管置入,操作简单,但需要至少半年的带管,并需分期处理,有一定的复发率;3,气管狭窄袖状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适用于颈段气管狭窄或闭锁,要求在保留喉返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完成气管的吻合,成功率高,但风险也较高。

甲状腺癌侵犯气管以及术后气管狭窄再次手术风险大,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MDT),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共同讨论后决定对患者进行左侧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彻底清扫同时进行气管狭窄的气道重建术。

完成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探查气管发现气管狭窄(闭锁)部位位于气管造瘘口上方第一、二气管软骨环处,长度约3cm,颈段气管有软化,主刀医生张庆翔主任决定行气管狭窄袖状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手术获得了成功,在彻底清除了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后,患者完全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和讲话功能。被“哑巴”2个月的徐阿姨,在病床上重新跟家里人聊起了家常。

张庆翔主任告诉记者,气道狭窄在临床上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为它涉及呼吸和发音的功能,术中需要有多方兼顾。手术的成功离不开三点,一是手术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做出相应的选择。第二点就是医院内有气道狭窄手术相应的麻醉团队的配合保障,第三点是,术后的管理。术后48小时在头颈外科、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全力保障下拔除气管插管ICU(重症监护)团队,离开重症监护后,护理团队做好对并发症的观察和管理。

通讯员 韩亦念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蒋晓春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