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期间,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帮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更主动一些?
幼小衔接期间,是否需要报辅导班,家长需要帮助提前学习吗?
幼小衔接期间,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比较推荐的书目供参考?
……
5月29日上午,南京晓庄学院“晓”家学堂公益活动开课啦!来自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杭梅院长、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丁艳红园长、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唐小俊校长、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华希颖和心理学博士李艳玮与各位热心家长齐聚一堂,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本次公益活动拉开了序幕。各位专家结合“幼小衔接”对儿童未来学习与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了科学的衔接理念,也为处于“极度学业焦虑”的父母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杭梅院长指出,“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将会面临着社会要求、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众多变化,”她建议,家长应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几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主张家长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幼儿,逐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孩子诚实守规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杭梅院长还鼓励家长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因为运动不仅会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还会分泌促使我们身心愉悦的快乐物质,最终提升孩子的注意、记忆、情绪健康水平。
在沙龙交流环节,家长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不少家长表示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对比鲜明,导致家长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对此,专家表示,当前学业考察知识面越来越广,学科交叉的情况频频出现。“大语文”的环境要求孩子不能仅满足于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家长作为孩子重要的陪伴者、最亲密的依恋对象,应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家长不应该只用类似“孩子识多少字”来评判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会导致家长过分关注儿童学业上的表现,忽视了孩子在注意、记忆、知觉、运动协调等底层认知能力上的培养,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在学习上“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因此,家长应该学会认识儿童、了解儿童,树立科学的儿童全面发展的观点,从根源上抓住主要矛盾。
不少家长担心儿童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无法学会想要的“知识”,所以迷恋于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对此,专家表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数量的概念、文字或其他抽象符号的含义,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用符号来记录自己,学会了合作、分享等社会交往行为,学会了情绪的宣泄,锻炼了自己的运动能力,促使自身的身心达到了一种健康和谐发展的状态……所以,游戏是重要的,是不容忽视的。
专家还表示,家长需要对小学阶段的生活充满期望,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也充满信心,从小学阶段的“零基础”教育体验孩子的成长,学会等待,学会启发孩子。有家长非常关注孩子上课时是否能够举手发言,在社交活动中是否能够融入集体,对此,专家建议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争做孩子的表率,并学会向孩子提问。也有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担心孩子自尊心过强或无法面对挫折,对此,专家表示应鼓励孩子及时宣泄情绪,不要过多的保护孩子,让他体验到社会对他的层层考验,学会自己走向成功的人生。
据了解,活动的主办方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承担中小学(幼儿园)、高校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成人学历教育、政府培训、社会培训与考试、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培训与市域社会治理研究等工作职能,深耕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多年,已成为南京晓庄学院服务社会的重要品牌,在南京市及省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全国第十一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我们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启动‘晓’家学堂公益项目,这是响应时代需求、助力家庭教育的积极尝试,也是弘扬行知精神、践行大爱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发展学院一定会组织好每一场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南京、服务社会的效能,让晓庄学院丰富的教育教学优质资源走进更多的家庭,造福更多的孩子,为南京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周鹃书记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谈洁
实习生陈紫萌
通讯员刘哈兰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