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
关注

当雨花茶遇上18门课程,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紫金山新闻
2022-05-12 21:38

南京雨花台中学初一的学生们,每一个周五下午,都过得有些不同。

“有哪些雨花茶相关的诗词?”“怎样画出茶叶从萌生到茶花不同的美感?”“在茶香里冥想是一种什么体验?”18个不同班级、18节同时开始的课程,都不约而同地散发着“茶香”。记者日前走进校园时,看到孩子们有的在唱采茶歌,有的在画雨花茶分布地图,还有的蹲在茶园里埋头为小茶苗锄草……

学生们在上劳动实践课,为小茶树锄草学生们在上劳动实践课,为小茶树锄草

这是去年南京雨花台中学开发的特色课程,将雨花茶文化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18门国家课程有机融合,构建出“清正和雅:雨花茶文化研修课程体系”。“茶香”飘课堂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尚雅的文化气质,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懂理、知礼的现代人,也让雨花茶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得以创新传承、香飘万里。

雨花茶雨花茶

校园里的奇妙之旅

18个角度深度了解茶文化

周五下午三点多,上课铃声的响起,雨花台中学初一的学生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从走廊回班上课。但不同的是,孩子们迎来的正是一次茶文化的体验之旅,这是只属于周五下午的“茶时光”。

每周每个班级一节课,一个学期共18节课,18位老师轮流授课。也就是说,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可以体验到18节不同的雨花茶文化课程。在雨花茶文化体验茶室里,摆置着可供品茗的茶桌、茶凳、茶器、茶具,陈列着茶文化相关书籍。不同于常规教室,这间特殊的教室是按照中国古典意境装修与装饰的,以给孩子们带来典雅的感受。

“宋朝的人是怎么喝茶的?首先要挂画。”随着茶席花设计实践课教师陶然的指引,端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目光移到了墙上一幅宋徽宗的《文会图》,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宋朝文人雅士们一起喝茶、斗茶的场景。“画中的茶席上有那么多盘子,就是文人们用茶汤纹脉来绘制成不同的图案,这种茶艺就名为茶百戏。”

孩子们在上茶席花设计实践课孩子们在上茶席花设计实践课

教室里,学生正沉醉于宋朝文人雅士的茶生活里;教室外,一群学生们正分散在校园茶园里,拿着小锄头为几公分高的小茶苗锄草。这是校园里的“清正茶园”,配备相应的蓄水、滴灌设备,及供学生劳动使用的工具。

正在给孩子上劳动实践课的杨文文介绍,这里的茶苗是去年课程上线前后栽种的,大部分时候孩子们都会参与田间管理,不仅可以亲近自然,更可以近距离接触、观察茶叶的生长,学习茶园管护与管理,进行茶叶采摘与手工加工,通过茶园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管理能力,也可以用园艺疗法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每周都会让孩子们到茶园里去,参与茶苗的管理与养护,以及后期的采摘与制作,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雨花台中学初中部副校长张睿说。

重视体验实践

雨花茶文化“落地生根”

陶然是课程设计主要参与者之一。她介绍,相对于上学期,这学期雨花茶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加突出研习、实践,教师设置各种亲身实践型的课程让学生感知文化的内涵,用眼口耳鼻舌身体进行体验式学习,“觉知此事要躬行”, 改变以说教和聆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身感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学生们对校园内触手可及的劳动实践颇感新鲜。“看,这块就是我们班的!”七(6)班的黄琪容指着前面两行茶苗告诉记者,平时生活在城市,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到茶树,但现在每个班级都会有对应要负责的小田块,大家平时会格外关心自己班级的茶苗,上学、放学时还会特地跑来拔拔草,给小苗“帮帮忙”。记者在这节劳动实践教育课看到,孩子们为整个茶园的小茶苗们锄草,处理完以后大家自动围到了这两行茶苗前,蹲下来左看看右看看,恨不得都趴到地上了,脸上写满了关注与好奇。

不仅有实践课,还有冥想课。在舒缓自在的背景音乐中,心理教师张玉凤将引导词娓娓道来,学生聆听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正念冥想。将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品茶过程中,修习冥想,促进身心健康。

孩子们在上与茶相关的心理健康课孩子们在上与茶相关的心理健康课

美术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由茶叶幼芽到茶果再到茶花的不同质感,引导学生利用线条的虚实深浅、流畅粗犷等差异,体现茶不同部分的肌理感。有的学生利用铅笔单色线描表现,有的学生使用色彩工具体现色彩的协调,他们运用自己的审美手段描绘着对茶的喜爱。

以雨花茶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让文化不再漂浮,而是沾在孩子们的手上、溜进孩子们的耳朵里,让孩子们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在心里“生根”。“传统课程的文化传承大多是通过说教,是说与听的过程,现在我们在课程里加入了体验与实践,学生们亲身经历后,教育的效果会更好。此外,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学习,对促进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培养综合能力起到了传统课程起不到的作用。”张睿说。

音乐课上老师教授山茶歌音乐课上老师教授山茶歌

黄琪容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喜欢喝茶,但是她却对茶没有兴趣。“自从上了雨花茶文化特色课程以后,发现原来茶叶也很有意思,我会去观察茶叶的形态和变化。”同一个班的谢佳颖因为家人喜欢喝茶而对茶略知一二,但对雨花茶则完全不了解,但是现在让她颇为骄傲的是已经可以大致分辨出绿茶、白茶、红茶的不同。

将组织学生走进茶园茶厂,

让红色文化基因薪火相传

把雨花茶与课程结合,雨花台中学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学校坐落于南京雨花台风景区旁,与景区内雨花茶的重要产区直线距离不到400米。此外,景区内的雨花台烈士陵园也是重要的党史红色教育基地。雨花台中学初中部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把“雨花茶文化”作为课程建设的主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开始,茶文化渗透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医学等。“雨花茶文化恰恰也与我们‘和雅’的校园文化相契合——‘和而不同、和谐发展、高尚美好、意趣深远’。雨花茶文化有助于丰盈 ‘和雅’校园文化,培养尚雅的下一代。”张睿说。

雨花茶背后的红色文化基因同样需要薪火相传。1958年,江苏省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创制新品特种名茶——南京雨花茶。雨花茶外形如松针,青松能寓意革命先烈万古长青,松针则象征革命先烈忠贞不屈的品格和铮铮铁骨的革命精神,又能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雨花茶茶文化是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之上,增添了革命文化的现代内涵,赋予了红色基因,成为传统茶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创造性结合的产物,因此,雨花茶又被誉为“红红的”绿茶。这背后的丰富精神文化遗产正是一座教育宝库。

高淳的淳青茶园高淳的淳青茶园

学校方面介绍,未来雨花茶文化特色课程计划将会延伸至初二,甚至初三,并开发自由选择的课程,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还将联合校外实践场所,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茶厂、茶馆、茶文化园等,近距离接触雨花茶制作技艺的非遗文化,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享受茶文化带来的健康享受和精神愉悦。

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松介绍,近年来市农技推广站围绕补全南京现代茶产业链茶文化教育的短板,积极对接支持在宁高等院校、行业组织、茶文化培训推广机构、各中小学等单位,涌现出一批以南京农业大学、三江学院等高等院校的茶文化教育单位,以南京茶叶行业协会、江宁茶叶行业协会、高淳茶叶行业协会为代表的茶文化技能培训社团,以夫子庙小学、南京雨花台中学为代表的校园茶文化素质教育典型,进一步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开展茶教育。

【新闻多一点】

点“叶”成金

茶旅融合成为乡村游热门新选择

一片小叶子的魅力有多大?茶产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之一,正在凝聚更强的力量。除了学校,更多人还在走出城市,走进乡村,推动着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

前阵子是高淳青茶空间最忙的时候,这座淳青茶厂的线下专营店已经成为了茶旅体验的重要阵地。从2019年开始,茶旅体验成了新兴热门的乡村游选择,增长趋势越发明显,带动着当地的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共同参与进来。“一般是以企事业单位团聚、亲子游为主,有的团还是从上海、常州过来的,最高峰时茶园旁边的大马路上大客车来来往往的,数都数不清多少人。”青茶空间创始人唐月英说,仅自己家公司里,一年来报名参与的人次大约在两万左右。

唐月英介绍,茶旅体验主要在春季的三至五月和秋季的十月、十一月,一般有半日游、一日游和两日游三种,大多以前两种为主。“我们会带领市民走进广阔的茶园,组织茶艺表演,还会组织游客进行采茶比赛。比如亲子游的家长们做评委团,我们会告诉他们采茶的标准,由评委们盲评打分。”

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

对茶旅体验不仅市民游客有热情,在茶企和本地老百姓中也颇受欢迎。“现在我们茶旅体验的利润占比已经超过了茶叶销售。”唐月英说。相对于传统的茶叶销售,茶旅体验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也成为茶农收入的新增长点。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重点产茶区茶事活动精彩纷呈,雨花茶质量评价、制茶技能竞赛、手工炒制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纷纷举办。各区在茶园民宿游、茶艺研学游、采茶民俗游、品茶养身游等茶旅融合上积极探索,黄龙岘、淳青茶园、六合平山等以游茶园、品茶韵、赏茶艺为卖点的景点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这些茶事活动持续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茶叶、茶园、茶市在全市春季乡村旅游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重点支持淳青茶园、江宁黄龙岘、六合平山林场、溧水和凤吴村桥片区打造精品茶旅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开发集休闲观光、生产体验、科普教育、养生保健、集团团建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线路,深入推进现代茶产业三产融合,既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