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
关注

乘风破浪向深蓝!江苏海院迎来70华诞

紫金山新闻
2021-10-30 17:43

培养了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船“光华”轮船长陈宏泽、第一位40万吨大型矿砂船船长周超华;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海模拟器和船舶智能化机舱;在长江上拥有全国海事类职业院校唯一的停泊实习船……10月30日,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江苏海院这所被誉为“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的学校也迎来70华诞。

活动现场。李花摄活动现场。李花摄

全国在船船长轮机长中,校友占10.6%,航海院校中位居第一

1951年,江苏海院从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国海员总工会联合创办的海员训练班起步,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自此发端。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创建南京河运工人技术学校,成为江苏海院另一支重要血脉。江苏海院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远洋和内河海员的学校。

70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为祖国“振兴航海、复兴航运”培养优秀人才的初心使命,在追江赶海的不懈奋斗中,奠立了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的坚实基业。走进以海洋和船舱为元素的入场长廊,踏着以年份为单位标注校史的路径进入活动会场,由学校和江苏省话剧院联合编排的大型舞台历史剧《远航》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呈现了江苏海院70年勇开先河、奠基立业、追江赶海的壮阔发展历程,“启航·风云激荡开先河”“领航·追江赶海奠基业”“远航·长风破浪向深蓝”三场剧幕,以海校和河校为两条脉络讲述两校渊源、两校建立、两校合并以及2003年合并至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将校史故事和优秀校友作为主体,展现江苏海院在祖国航运事业的掷地有声和优秀传承,为全体海院人赓续建校之初的红色血脉、传承追江赶海等海院基因提供了鲜活的校史教科书,让206名参演师生和全体观演人员深刻领略前辈们风雨兼程、艰苦创业的历史熏陶,感受红色基因、白色激浪、蓝色未来的澎湃力量。

原校长任锦泓在视频中深情回忆和欣慰感慨:“我记得,1967届水手班41名同学有26人成长为了船长。作为海院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为像67届水手班这些肩负起祖国走向深蓝使命的一代又一代海院人骄傲,为学校取得的辉煌发展自豪!”据悉,全国在船船长轮机长中海院校友占10.6%,位居全国航海类院校第一,被誉为“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

英雄船长、“海运功臣”、“中国鲁滨逊”都来自该校

70年来,江苏海院始终坚持航海办学特色不动摇,始终与新中国航运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以英雄船长谷源松、“海运功臣”陈国华、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船——“光华”轮船长陈宏泽、“中国鲁滨逊”沈祖挺等为代表的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全球。

以校67届校友、原青岛远洋公司原总经理杨奇云为代表的239/240班毕业生们用各自在航运事业上的奋进成果向老师、向母校、向祖国报告,杨奇云说:“我们是1964年考入南京海校的,学校注重船舶事业发展需要,由于学校的培养和大家自身的努力,26位同学做上了远洋船长,还有五位是远洋大副,还有几位是海运企业的骨干,这主要是得益于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比较正确,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和能力,我对母校感情很深厚,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不断走向深蓝

江苏海院先后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成功跻身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行列,走到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舞台的中央。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一带一路”海员培养与发展国际合作协作组、马士基(中国)培训中心、巴拿马船员培训中心等一系列合作载体,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未来,江苏海院将结合海洋强国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智能航运发展方向,对接现代海洋运输产业“安全、绿色、智能”发展需求,基于专业集群,打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努力成为智慧海事科技创新区域中心,肩负引领新时代中国航海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使命担当,推动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不断走向深蓝。

通讯员 沈云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李花